藤縣象棋鎮道家村,坐落在三江水口,歷史上曾一度繁榮,歷朝歷代在道家村設立驛站,接待往來官員、四方商旅,無數文人墨客在此寓居,古建筑遺址隨處可見。 近年來,道家村因村制宜,將廉政文化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有效結合,統一規劃、科學設計,以清廉家風、淳樸民風、良好政風促道家古村落煥發出勃勃生機。 如今,走進藤縣象棋鎮道家村,沙灘旁翠竹隨風搖曳,村民房前屋后果園里的鮮花肆意開放,裝修一新的民房掩映在綠樹叢中……斑斕的村落景致讓人心曠神怡。 四知堂里“吹廉風” “何為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在藤縣象棋鎮道家村楊家祠堂福隆莊,五叔正在給楊家后人及往來參觀的游客們講楊震的故事。 據記載,西漢年間,官至太守的楊震,在赴任途中,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嚴詞拒絕了學生送來的黃金,楊震“暮夜卻金”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后世楊姓族人將這位一生清廉,一心為民的好太守尊為他們共同的祖先,但凡楊姓族人的聚居地,均設“四知堂”作為宗祠,弘揚祖德,昭示后人。 藤縣紀委監委圍繞清廉元素挖掘,清廉村居建設,結合楊震“暮夜卻金”故事的廉政文化元素,在道家村建設“梧州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收錄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于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論述,包拯、海瑞、于謙等清官廉吏的典型故事以及區、市、縣的典型案例進行布展,以正面典型,向群眾講好廉吏清官,崇廉尚廉、勤政為民的好故事,以反面典型案例敲響警鐘,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不斷鞏固和強化黨員干部廉潔意識和自律意識,讓“正誼明道,廉垂四知”的好廉風好家風代代傳承。 文化育廉“帶民風”
“舊事土司杳,新塘廉政楊,為官清兩袖,退隱伴農桑?!?/p> “高潔青蓮若為官,光風霽月伴清廉?!?/p> …… 一條條廉政家訓、一則則廉孝故事樹立在道家村廉政文化長廊和景區兩側,吸引了村民和游客們駐足觀看,清廉村居之風撲面而來。 藤縣紀委監委充分挖掘優良家風家訓、廉政故事等廉政文化元素,將廉政文化建設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旅游發展等工作結合起來,共同謀劃,一體推進,抓住對石表山景區內的道家村近20處景觀、景點進行改造提升的契機,在觀景平臺、商業街、思羅河古驛站碼頭、親水平臺棧道、大水車等區域以增設廉政警句、制作彩繪墻畫等方式植入廉政文化元素,打造清廉文明建設主陣地,做到廉入人心,推動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委清爽、民風清朗,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 “廉政文化長廊建設,就是將廉政文化融入百姓的生活之中,在潛移默化中進一步優化村風民風,道家村成了遠近文明的示范村,村子美起來了,游客多起來了,我們的村民也富起來了?!碧倏h象棋鎮道家村黨支部書記高興地說道。 “一站兩網”“轉政風” “感謝廉潔工作站,感謝鎮村領導,解決了遺留十多年的歷史問題,硬化了我們組的水泥道路,我們桐油根組村民出行方便多了!”近日,在藤縣象棋鎮道家村村委,該村桐油根組的村民將一塊金燦燦的獎牌送到廉潔工作站站長李生的手中,并連聲感謝。 2020年年初,道家村廉潔工作站收到了桐油根組群眾對于出行難的訴求和反映。該組共有群眾23戶123人,沒有通水泥路,給村民出行、生活、生產等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廉潔工作站站長李生和組員們深入村民家中挨家挨戶調查了解,并認真細致做好說服工作,最終化解了問題,桐油根組道路硬化順利開工并竣工交付使用。 近年來,藤縣象棋鎮道家村通過“網在站中,站以網督”的深度融合,切實把廉潔工作站打造成為“家門口的紀委”,為了更好地收集民情民意,房前屋后、荷花池旁、大榕樹下、觀光道邊,隨處可見廉潔工作站人員的身影,流動的廉潔工作站成了老百姓“家門口的紀委”。2020年,該廉潔工作站共向上級紀檢監察機關提供有效問題線索2條,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人,立行立改問題3個,為群眾解決困難和問題7個。 (藤縣紀委監委 陳丹艷) |